武则天
武则天(624-705),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。武则天(本名武照,称帝后改为武曌),唐高祖武德7年(624)生于首都长安,即今陕西西安。祖籍并州文水(今山西文水东),705年病逝上阳宫,享年82岁。后与唐高宗合葬于乾陵(今陕西省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)。后世通常称武氏为“武则天”或“武后”。则,法则也,以为法则也。则天,意即以天为法则,向上天学习,遵循上天的规律和要求。
武则天,是唐开国功臣武士彠次女。童年时代曾随父母遍游名山大川,培养了她的眼界和才干。14岁入宫,被唐太宗封为才人,赐号“武媚”。唐高宗时为皇后(655—683),高宗驾崩后,中宗即位,武氏为皇太后(683—690)。后相继废掉两个儿子中宗和睿宗。690年,已经是67岁的她亲登帝位,自称圣神皇帝,改国号为周。
在半个世纪的参政执政的政治生涯中,武则天充分地显示了她在用人、处事、治国等各个方面杰出的政治才能。第一,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。武则天不计门第,不拘资格,一律量才使用,还发展和完善了隋以来的科举制度,放手招贤,允许自举为官、试官,并设立员外官。此外,她首创了殿试和武举制度,如中唐名将郭子仪,就是“自武举异等出”。第二,非常重视农业生产。在她执政的年代里,农业和手工业都得到较大的发展。第三,在抗击外来入侵,保护边境安宁,改善相邻各国的关系方面,采取了一定的措施。长寿2年(692),派大将王孝杰击败吐蕃,收复安西四镇,复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。之后,在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,巩固西北边防,打通了一度中断的通向中亚地区的“丝绸之路”。第四,坚持边军屯田的政策。这种大范围的长期屯田对边区开发、减轻人民转输之劳、以及巩固边防都有着积极的作用。另外,在改革文化方面,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发展,创造了则天文字。部分则天文字还传到日本、韩国,甚至成为某些日本人的人名用字。
武则天也有很多消极行为。首先,她重用酷吏,奖励告密,重用酷吏周兴、来俊臣等,在打击政敌的过程中也不免滥杀无辜。此举虽对武周政权的巩固起过一些作用,但是致使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,影响国家的治理和生产的发展。其次,她放手选官,使官僚集团急剧增大,官僚机构膨胀,必然要加重人民的负担。再次,武则天崇尚佛教、建寺院、筑明堂、造天枢、铸九鼎,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。晚年好大喜功,生活奢靡,耗费大量财资和劳力,不同程度影响和延缓了生产力的发展。她还宠爱男妾张昌宗、张易之兄弟,二人狐假虎威,作威作福,不仅在后宫恣意专横,而且结党营私干预朝政,引起众怒。
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,能够排除万难,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,社会安定,经济发展,上承“贞观之治”,下启“开元盛世”,史称“贞观遗风”,其历史功绩,昭昭于世,她曾给自己竖“无字碑”,功过是非任人评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