窑洞
窑洞,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特有的民居形式,中华民族的祖先就是在窑洞中生存、繁衍、逐渐壮大起来。分为土窑洞、石窑洞、砖窑洞、土基子窑洞、柳椽柳巴子窑洞和接口子窑洞等。
窑洞的历史非常悠久,早在4000多年前,西北黄土高原上就有“挖穴而居”的习俗,中国最早的地理博物书籍《山海经》中就有记载。周先祖时期,窑洞就遍布山原谷地;到了西汉窑洞的造型有了近一步的发展;唐宋时期出现了大量窑洞村落,种类逐渐增多;至明清时代,窑洞以安全、文明为目标向前发展,大原上出现了小城堡。窑洞防火、防噪音、冬暖夏凉,既节约土地,又经济实用,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。如今,窑洞式房屋仍然广泛分布在黄河中上游。
陕北窑洞
陕北窑洞是拱顶窑洞,依山而势开凿。由于黄土高原上气候干燥少雨、冬季寒冷、木材较少等自然状况,黄土深度达一二百米,且具有直立性强、土层厚实、极难渗水的特点,为窑洞的诞生提供了契机,再加上拱顶的承重能力较强,故窑洞采取拱顶的方式来增加其稳固性。
受自然环境、地貌特征和地方风土的影响,陕北窑洞有不同的式样。从建筑布局和结构形式上分为靠崖式(崖窑)、下沉式(地窑)和独立式(箍窑)三种形式。
窑洞民居分为土坯式、沿崖式和地坑式。土坯拱式窑洞以土坯砌拱后覆土保温;沿崖式窑洞是沿山边及沟边一层一层开凿窑洞;地坑式窑洞在地面挖坑,内三面或四面开凿洞穴居住,有斜坡道出入,窑洞顶上的土地,还可以种庄稼,地下窑洞的组合沿袭了北方传统的四合院式格局,厨房、仓库、饮水井、渗水井以及饲养牲畜的棚栏,又经济又
延安大学6排226孔窑洞和延安石窑宾馆8排268孔窑洞建筑群是世界上最大的石窑建筑群,被列入《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