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节

春节,是中国民间最隆重、最热闹、最富有特色的一个传统节日。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,又叫阴历年,俗称“过年”,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。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,一直到正月十五,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。春节期间,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举行以祭祀神佛祖先、迎禧接福、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的庆祝活动,活动形式丰富多彩,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。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,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“迎春日”,也叫“扫尘日”,在春节前家家户户打扫卫生,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。

春节前十天左右,家家户户开始忙于采购物品,准备年货。人们要把鸡鸭鱼肉、茶酒油酱、南北炒货、糖饵果品等采买充足,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,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,准备过年时穿。

春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贴春联,在屋里贴年画,心灵手巧的姑娘们会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,家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、门神像等。春联,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写上对联,贴在门窗两边,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。浓墨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。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,也集装饰性、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。春节贴“福”字,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。“福”字指福气、福运,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,对美好未来的祝愿。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,有的人干脆将“福”字倒过来贴,表示“幸福已到”“福气已到”。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。

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,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,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。过年的前一夜,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,也叫除夕,又叫团圆夜。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,除夕晚上,全家老少都一起熬年守岁,欢聚酣饮,共享天伦之乐。北方地区有除夕吃饺子的习俗,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。饺子象征团聚合欢,也带有“招财进宝”的吉祥含义;年糕,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,步步高。

放爆竹是节日的娱乐活动之一,能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,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。新的一年开始了,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,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,节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,吃团年饭,初二、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,相互拜年,道贺祝福,祭祖等活动。

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,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,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、耍龙灯、演社火、游花市、逛庙会等习俗。这期间花灯满城,游人满街,热闹非凡,盛况空前,直到正月十五闹过元宵节后,春节才算真正结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