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宓

吴宓(1894-1981),著名学者,陕西泾阳人。中国近代著名诗人、著名红学家和文博古今、学贯中西的知名学者,也是我国比较文学的先驱者。

吴宓于1894年8月20日,出生在泾阳县嵯峨山下蒋路乡安吴堡村。幼年就读于陕西三原宏道学堂,后入北京清华大学深造。1917年留学美国,获哈佛大学文学士、硕士学位后回国,先后在国立东南大学、东北大学、清华大学、西南联合大学、四川大学、燕京大学、西南师范学院等校任教。

早在1920年,吴宓先生在《留美学生季报》上发表了《记新文化运动》、《中国新旧说》两篇文章,首次向国内学界介绍了“比较文学”的概念。1921年在清华大学开设了“中西诗之比较研究”,标志着比较文学开始进入中国高等学府的课堂。他用比较文学的方法研究《红楼梦》、讲授西欧文学课程,开创我国“比较文学”学科,为我国培养了第一代比较文学的研究人才。

1922年,吴宓在东南大学与梅光迪、柳诒徵一起创办《学衡》杂志,并创立学衡派。他撰写了《中国的新与旧》《论新文化运动》等论文,抨击新体自由诗,主张维持中国文化遗产的应有价值。1935年出版《吴宓诗集》,收集诗作991首,词25首(另外,还有2000多首诗作未公开发表),是当时诗坛诗作最多者之一。著有《吴宓诗文集》、《空轩诗话》等专著。

“文革”期间,吴宓先生被戴上“现行反革命分子”帽子遭受迫害致残。1978年1月17日,在家乡逝世。同年7月得以平反昭雪,恢复名誉。1990年7月,“纪念吴宓诞辰95周年暨国际学术讨论会”在西安召开,成立了“陕西省吴宓研究会”,出版了《吴宓评传》、《怀念吴宓先生论文集》和《吴宓诗文选集》。泾阳县政协也出版了《吴宓专辑》。